
策略圖解:大企業原來是這樣成功的!秒殺搶購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經營策略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策略圖解:大企業原來是這樣成功的!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劇變的年代裡,
有些企業打遍天下無敵手、有些則失敗又谷底翻身;
為什麼他們這麼強?未來,他們將如何布局?
透過本書對52家頂尖企業的分析,就能逐步掌握世界頂尖企業的成功原理,進而活用他們看穿局勢、精準行銷、研發新品、巧用人才、低谷翻身、打退敵手的厲害招數。
本書藉由企業分析工具,如SWOT、競爭優勢理論、RBV(資源基礎觀點)…等理論,分析國際級大企業的市場策略,例如鴻海怎麼拿到蘋果代工;P&G如何重振品牌; HTC如何對應瞬息萬變的市場;Evernote怎麼善用免費手法…等。篇幅精要,圖表分析占一半,讀者能快速掌握各公司的策略重點,是最方便實用的管理參考書。
52大企業包括:三星電子∕LG電子∕7-Eleven∕索尼∕鴻海∕HTC∕Facebook∕可口可樂∕Google∕Amazon∕TOYOTA∕任天堂∕Evernote∕麥當勞…等,篇篇都是經典。
本書特色
1.史上最強!案例最新、最豐富的企業策略全集
跨業種、跨規模,徹底解析全球52家頂尖企業,必讀案例一本通。
2.一看就懂!最簡單的策略教科書
最簡單的文字+一看就懂的圖解,每篇4頁,3分鐘就看懂頂尖企業的高強本事。
3.最實用!隨翻隨用的策略指南
讀者無論是自行創業、拓展事業版圖,或是想突破瓶頸,策略案例都是最實用的參考。
4.最具權威性的研究
本書出於日本知名管理顧問:JMR生活綜合研究所(1991年成立),為許多知名企業解決行銷、策略等問題,其企業策略分析深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松田久一
◎JMR生活綜合研究所社長,兼任日本行銷研究所社長。1956年出生於兵庫縣。1980年同志社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在日本行銷研究所服務。關於資訊家電產業、食品、日用品產業有深入研究,行銷及經營策略各方面的實務經驗豐富。
◎1991年成立JMR生活綜合研究所,為許多日本知名企業解決行銷、策略等問題。主要的業務活動領域有:食品、飲料和酒、化妝品、日用品、交通工具、家電、通訊、流通業等和消費者有接觸的產業。解決問題的數量平均一年250件,總計超過5,000件。客戶對其有很高的評價。範圍不只於日本企業,也朝向全球化發展,對於外國企業進軍日本市場頗有心得。
◎主要作品有:《消費社會行銷戰略》(JMR生活綜合研究所)、《圖解頂尖企業決戰》(洋泉社)、《通縮來了!「厭消費」的一代》(東洋經濟新報社)、《遠離「厭消費」衰退潮》(PHP研究所)等
譯者簡介
林瓊華
淡江大學日文系學士,日本愛知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科碩士。曾任職日本產經新聞,於明新科技大學等機構教授日語,為《商業周刊》專欄定期撰稿。定居豐原,為自由譯者,日文教師。目前熱衷親子教養領域。
林隆全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學士,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畢業後從事產業分析相關工作,先後任職於工研院IEK、半導體設備、電腦周邊、電信業。擅長英譯、統計,興趣為佛法、八字。
目錄
推薦序 一本簡單易懂、隨翻隨學的策略書 朱文儀
推薦序 懂策略,不再是難事 林瓊瀛
前言 透過五十二家企業的案例分析,五種策略典範一次教給你
序章------策略0級 如何鍛鍊策略思考力
策略的優劣,決定商場成敗
經驗曲線與BPM
SWOT分析結合TOWS發想
競爭優勢的策略
由RBV觀點來看核心能力
網路時代的機動策略與市場平台策略
如何鍛鍊策略思考力.進階版
本書的策略分析原則
第1章------策略1級 SWOT.TOWS激盪出的策略發想
什麼是SWOT.TOWS
CASE01 「SO策略發想1」 可口可樂
CASE02 「SO策略發想2」 Unicharm(嬌聯)
CASE03 「SO策略發想3」 曼丹
CASE04 「ST策略發想1」 龜甲萬
CASE05 「ST策略發想2」 普利司通
CASE06 「WO策略發想1」 麒麟啤酒
CASE07 「WO策略發想2」 日產汽車
CASE08 「WT策略發想」 雀巢
活用SWOT.TOWS的四個步驟
BPM是「企業策略」的應用手法
第2章------策略2級 用競爭優勢來取勝的策略
關於競爭的想法
CASE09 「成本優勢1」 泉盛(食其家)
CASE10 「成本優勢2」 三星電子
CASE11 「成本優勢3」 鴻海精密工業
CASE12 「差異化優勢1」 小松製作所
CASE13 「差異化優勢2」 成城石井
CASE14 「差異化優勢3」 夏普
CASE15 「差異化優勢4」 P&G(寶僑)
CASE16 「差異化優勢5」 蘋果
CASE17 「差異化優勢6」 Panasonic
CASE18 集中化 三得利
CASE19 「彈性1」 HTC
CASE20 「彈性2」 日本7-Eleven
競爭策略的搭配方式
第3章------策略3級 透過RBV強化優勢的策略
RBV是由「內」而發的策略
CASE21 液晶面板的螺旋型策略 夏普
CASE22 全球優良企業集團構想 佳能
CASE23 由SEEDS而來的差異化策略 花王
CASE24 「製造能力來自人才培育」 豐田汽車
CASE25 活用計時人員 Yaoko
RBV分析的步驟
第4章------策略4級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機動策略
什麼是機動策略?
CASE 26 「開創新市場1」 LG
CASE 27 「開創新市場2」 任天堂
CASE28 「Freemium1」 EVERNOTE(印象筆記)
CASE29 「Freemium2」 日本麥當勞
CASE30 「長尾1」 亞馬遜(Amazon)
CASE31 「長尾2」 Handsman
CASE32 「長尾3」 HalloDay
CASE33 「破壞性創新1」 柯達vs.富士軟片
CASE34 「破壞性創新2」 迅銷(優衣庫UNIQLO)
CASE35 「跨產業整合1」 Tanita
CASE36 「跨產業整合2」 三菱倉庫(Mitsubishi Logistics)
運用機動策略,與敵人逆向而行---------244
第5章------策略5級 市場獨占的平台策略
為什麼平台愈來愈重要?
CASE37 平台策略的始祖 JCB信用卡
CASE38 風靡一時的「i-mode」NTT DOCOMO
CASE39 下一世代的網路事業霸主? Facebook
CASE40 食譜網站轉型為飲食交流平台 Cookpad
CASE41 時尚網站霸主 ZOZOTOWN
CASE42 傲人的急速成長及高獲利 DeNA
CASE43 挑戰零售業的平台 沃爾瑪
CASE44 「從線上到線下1」 Google
CASE45 「從線上到線下2」 COLOPL
CASE46 「從線上到線下3」 資生堂
平台策略的使用方法
後記 如何培養策略的執行力
序
推薦序
一本清楚易懂、隨翻隨學的策略書
朱文儀(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過去十幾年來,我一直很幸運地可以利用課堂討論的機會,和各行各業高階主管交換彼此對策略的不同看法。我們的EMBA個案教室,是仿照哈佛企研所的教室而建。上課前,我總是習慣坐在ㄇ字型劇場的正中央,靜靜看著神色匆匆的高階主管與老闆們魚貫進入教室。他們每個人都帶著期望而來,卻也對即將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情抱持著懷疑態度。那場景,和我在哈佛商學院的麥克考倫廳所看到的如出一轍。
而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有沒有一本書,可以讓我學會所有的策略管理知識?
在大學做研究的人都知道,世上應該沒有那樣的一本書。如果真有那一本書,說實在的,我也很想買來看。這樣我就不必辛苦保留整個辦公室的資料,還不時搜尋新書與期刊論文。事實上,每一本策略管理的參考讀物,包括這一本《策略圖解》,都是幫助高階主管建立完整策略思考脈絡的一塊重要拼圖。但問題是:您知這塊拼圖該擺在哪個位置嗎?它和您目前手上已經有的幾塊拼圖,彼此的關聯又是什麼?
這是一位日本的管理顧問,根據二十年的輔導企業經驗所寫成的書。乍看之下非常的哈佛,因為它呈現了四十六家企業的個案。但細究起來,本書以近乎工程科學的方式,將四十六個案例以類似生產作業配置圖的方式呈現,忠實反映日本式的策略管理思維。這個特色,是它和坊間一般策略管理書籍最大的不同。
策略管理是一門源自歐美的管理知識,它的論述方式傳統上近似於傳教式的宣揚教化:使命、願景、信念、策略意圖、策略定位、商業模式、策略創新……等。我們回顧被稱為「先知與布道家」的彼得杜拉克、譽為「管理哲學之父」的查爾斯韓迪、強調策略是過程而不是設計的明茲伯格、提出競爭優勢的麥可波特、提供創新者解答的克里斯汀生,以及主張企業以人為本的蘇曼查哥沙爾等人,不難發現,他們的敘事風格近乎史詩,宏大企圖宛如托爾斯泰。每當我從他們的巨著中抬起頭來,都有剛讀完狄更斯《雙城記》的感覺,彷彿經歷了一場心智探險。這或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策略管理書籍樣貌。
本書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閱讀經驗。它承襲了日本式策略的生產與品質管理導向,以流程清晰的圖表、高度精簡的數據、明確定義的因果關係,試圖將策略化身為數學公式般清楚易懂的科學。它以四頁左右的篇幅介紹一個個案,也很適合萬分忙碌的企業人士利用閒暇閱讀。這些特色似乎一直以來都是日本企業的強項,因此自然也成了日本管理顧問眼中的大企業成功秘訣。
因此,您應該知道這本書和您書架上已經收藏的書,各自在知識拼圖上的不同定位了。終究人還是需要不同的心靈與知識饗宴。我仍舊會徹夜閱讀村上春樹的《1Q84》,但也喜歡午後漫步穿過校園時,稍稍的念一小段十四行詩啊!
推薦序
懂策略,不再是難事
林瓊瀛(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二十世紀中期起,企業面臨經營動態與態勢愈趨激烈,策略管理的理論與工具也隨之蓬勃,其研究廣泛竟可達十流派。策略領域半世紀以來之所以如此興盛發展,一方面除反應企業面臨商業經營環境持續劇烈變化而產生的經營壓力,二方面也反應「策略」於本質上的模糊性與複雜性,兩者加乘,使策略於學術與實務領域探究皆愈見精采。
然儘管如此,近年進行企業策略輔導時,協助釐清策略概念以及教導策略工具或模型卻往往仍是首要任務。顯見即便坊間策略相關書籍已多不勝數,企業對於策略理解的能力並未大幅提升,更遑論應用。主要原因除了大量資訊已逐漸形成學習∕理解的門檻,再加上琳瑯滿目的策略分析工具,要懂策略,愈來愈是難事一件。
一般而言,企業欲累積策略能力需透過三個層次漸進培養。最基礎是「理解層次」,指能夠掌握策略於經營管理上意涵以及各種策略分析工具的價值與限制,如此方能確保相關經營管理資源的承接與到位列入考量、以及所需資料能被充分蒐集;第二是「運用層次」,指能夠依據不同使用需求或情境判斷適切的使用分析工具,確保資料能被妥善處理與分析、亦能被適切解讀;因此,若以「解藥」譬喻策略之於企業經營困境的幫助,那麼上述兩層次能力就像是企業「理解服藥的益處」以及能「正確服用藥方」的能力,任一無法正確掌握,那麼恐怕服上千萬帖藥品皆無法救治,甚者,還有可能吃出差錯矣。
對企業或個人而言,最難累積、也是需透過不斷觀察與練習的苦功才養成的,是「策略品質提升」的層次;指的是透過反覆不斷累積策略分析以及觀點(Insight)的形成與提出的經驗,逐漸提高策略品質的能力。相較於第一與第二層次的學習歷程而言,此階段各企業或個人學習時間難以計算,端看先前奠定基礎以及實際投入程度而定。顧問於此階段協助企業的重點,通常一方面藉由提供市場策略實務觀察與解析,幫助企業增進策略應用的能力,二方面協助企業探索自身策略訂定與釐清,以協助策略觀點建立的品質。
本書有著極佳架構與內容協助企業或個人培養或增進策略實力;作者歸納目前商業策略之常論以為五大典範,以協助讀者快速掌握策略學派堪稱經典的觀點,同時也提供各觀點於使用的價值與限制,像似協助讀者完整掌握「益處」外,更教導「服用方法」;此外,本書以統一架構整理各企業策略路徑的分析以及策略典範的運用,讓讀者能簡易、且快速消化大量與豐富的企業策略案例,觀察各企業在動態時間下策略轉換的關鍵,因而鍛鍊讀者更深層策略的思考力;讀者也因此可透過此書,快速習得對企業策略的解析方法,加速「策略品質提升」層次的學習。尤其,本書在企業個案的挑選、個案資料的蒐集之豐富性與完整度皆見用心,其素材更具即時性,使讀者所習得的策略能反映於現代商業領域。對於期待快速掌握策略以及累積策略實力的讀者與企業經營者,閱讀此書定有極大助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032271
- 叢書系列:金商道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